《我与时光的故事》高一(6)班 孙翊凯 一等奖
- 发布时间:
- 2022-05-24 16:00:56
- 阅读量:
-
- 分享:
高一(6)班 孙翊凯
光阴似流水,岁月静无声。窗外风卷残云,落叶翩迁,陪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。自2020年开始,世界似乎风云四起,动荡不安,疫情,暴雨,战争接踵而至。也就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让我在其中寻到了小小的避风港,让我不断领会新的真谛。
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,读书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,虚幻缥缈的东西。在疫情封控期间,厌倦了百般聊赖的生活,我第一次寄希望于书本,去探寻外界我向往的世界。曾憧憬过陶渊明笔下的一方净土,也向往过柳宗元所提的纯净清潭,可他们带给我的喜悦与震撼远不及曹操笔下的沧海。我喜欢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的悲壮,也爱那吞吐日月,含孕群星的浪漫。每每读起这几句,忽觉自己也披盔戴甲,身处高耸的碣石山,望那波光粼粼,浮光跃金,孤岛耸峙;望那秋风萧索,卷起千层浪,深秋已至,染得漫山黄。璀璨星河,炎炎红日,尽纳于广阔无垠的海面。似乎吸引我的不只是他笔下的壮阔山河,更是他所展现出的踌躇壮志和无限豪情。不同于其他两位诗人,诗句中都夹杂着些许忧愁,他的诗中更多的蕴含着那位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,放荡不羁的江湖诗客的雄心壮志,一腔热血。他的诗歌给人以希望,给人以激情,是他的诗歌教会了我在这个困难的时期要重整精神,以积极开阔之心面对生活。
河南暴雨时期,全国上下一心,众志成城。人力,物力纷纷驰援 重灾地区。此时的我已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,不再拘泥于书本,偶尔也会看看杂志和报纸。偶然一次阅读中,发现了报社的征稿活动。既然无法做到经济上的援助,那就做做精神上的支持吧。当即敲定决心,二话不说开始筹备。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,我开始网络大量的素材,查阅书籍,拿着一支笔勾勾画画,删删减减。以个人在房间里,静静地,一灯如豆,只留下笔尖划过纸张的 “唦唦”声。累了就念念喜欢的诗词歌赋,困了就起来学着古代诗人的样子赏赏月光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收到征稿通知时,我便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这次征稿不仅加深了我对书籍的热爱,拓宽了我的阅读面,还让我在查阅素材的过程中,一次又一次地被我国人民的不屈与坚强打动,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的民族自信不断向深处扎根。
近期,随着俄乌战士的不断升级,各方的伤亡数不断地增加,让我不断地对生命抛出疑问:人为什么活着。抱着解惑的态度,翻开了书架里层许久未翻看过的余华老师的作品《活着》。初读时觉得书中的内容晦涩难懂,再读却有了新的体会。闲暇的时候便翻出来读上两页,顺便摘录些喜欢的句子。其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“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”短短的一句话,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。人生无常,悲欢离合,生离死别,我们无力而为。在每个人生的岔路口,我们只能目送一个个背影离去,只留下重重叠叠的祝福与期待。在生命与灵魂融合的瞬间,凝聚着的是美好与幸福,这一刹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候,永世珍藏,兴许这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的真正意义。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时光的流水磨平了河底的石头,却永远磨不去时光和我的故事。我和时光的故事因书而起,由书体现。在漫长的时光旅程中,我学会了积极面对生活,领会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慈爱,也了解到了生存的意义。风未息,声未止,我和时光的故事仍将通过书本继续演绎,磨合出新的体会与感受。